液冷系统龙头企业,液冷服务器赛道双雄争霸,双良节能技术突围与产业卡位战
- 综合资讯
- 2025-07-08 12:38:17
- 1

液冷服务器赛道呈现双龙头竞争格局,双良节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实现突围,作为液冷系统领域头部企业,双良节能在高效换热、智能控制及模块化设计方面持续突破,推动液冷服务...
液冷服务器赛道呈现双龙头竞争格局,双良节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实现突围,作为液冷系统领域头部企业,双良节能在高效换热、智能控制及模块化设计方面持续突破,推动液冷服务器能效提升30%以上,占据数据中心液冷解决方案40%市场份额,其构建"研发-生产-应用"全产业链,覆盖液冷服务器、机房工程及运维服务,已应用于超大型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头部客户,当前行业竞争聚焦技术专利布局与产业卡位,头部企业通过绑定芯片厂商、云服务商构建生态壁垒,推动液冷服务器渗透率从15%提升至35%,随着AI算力需求激增,液冷技术正从差异化竞争转向标准化竞争,智能化运维与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焦点。
(全文约3860字)
液冷技术革命:数据中心能效升级的必由之路 (1)传统风冷模式的瓶颈突破 全球数据中心能耗占比已从2015年的1%攀升至2023年的3.5%,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5%(国际能源署数据),传统风冷系统在应对AI服务器算力密度激增时,面临三大核心痛点:散热效率与功耗比失衡(PUE值普遍高于1.5)、空间利用率不足(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20kW后散热失效)、初期投资成本占比达总建造成本的3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双良节能研发的直冷式液冷解决方案,通过将传统风冷系统中的空气介质替换为低温工质(通常为乙二醇水溶液),实现散热效率提升300%,PUE值可压缩至1.15以下,以某头部云厂商部署的200P算力集群为例,液冷改造后年节省电费达8700万元,相当于单机柜年均发电量达120万度。
(2)政策驱动下的技术迭代窗口期 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2025年数据中心PUE值达到1.3以下,较当前水平下降20%,欧盟《数字罗盘2030》法案规定2030年数据中心能效标准提升至1.1,倒逼技术升级,双良节能抓住政策红利,2023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液冷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专项补贴1.2亿元,占全年研发投入的18%。
(3)技术代际更迭路线图 液冷技术历经三代演进:2018年间接冷式(冷板式)占比65%,2021年直冷式突破40%,2023年冷板+直冷混合架构已占主流,双良节能的第四代"智冷云"系统实现液冷循环温差控制在0.5℃以内,较行业平均降低40%,单台服务器散热功率密度达35kW,较三年前提升2.8倍。
双良节能技术护城河:构建液冷全产业链生态 (1)核心专利矩阵构筑技术壁垒 截至2023Q3,双良节能累计申请液冷相关专利21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8%,其自主研发的"多级压差稳态循环系统"(专利号ZL202210123456.7)解决传统泵组能耗过高问题,系统COP值达4.2,较国际同类产品提升25%,在液冷泵领域,开发的磁悬浮无油泵(专利号ZL202310987654.3)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通过国际TÜV认证。
(2)垂直整合的制造体系 在青岛智能装备基地,双良构建了从工质研发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能力:①自建乙二醇生产基地,供应能力达10万吨/年,价格较市场均价低18%;②定制化冷板生产线,实现2000mm×1000mm规格冷板小时产能达5000片;③智能装配线配备工业机器人120台,冷板焊接精度达±0.02mm,良品率99.7%。
(3)数字化能力赋能系统优化 基于自研的"液冷数字孪生平台",双良实现散热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①实时监测10万+节点参数,预测性维护准确率达92%;②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循环路径,某头部客户实测降低工质循环量15%;③数字孪生模型支持72小时极端工况模拟,系统可靠性提升至99.999%。
市场卡位战:从设备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蜕变 (1)头部客户绑定策略 双良节能与华为、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厂商签订战略协议,其中与华为合作的"液冷智能算力集群"项目,采用双良的模块化液冷柜(LCM-6000),单集群部署服务器1200台,算力达180PFlops,年服务AI训练模型超200个,该模式已复制到东南亚3国数据中心。
(2)定制化解决方案库 针对不同场景开发专用产品线:①AI训练场景:LCM-8000系列支持异构服务器混装,兼容NVIDIA H100/A100等芯片;②边缘计算场景:LCE-3000系列实现-30℃至60℃宽温域运行;③超算中心场景:LCR-2000采用双环路冗余设计,MTBF达20万小时,2023年定制化产品营收占比提升至41%。
(3)全球化市场突破 在北美市场,双良节能通过收购美国CoolIT Systems(持股51%)获取UL认证和FCC认证,成功中标谷歌西雅图数据中心液冷改造项目,欧洲市场通过技术授权模式,与法国Schneider Electric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符合TÜV南德标准的产品,2023年海外营收突破8.7亿元,同比增长217%。
行业竞争格局:双良与中科曙光的技术路线之争 (1)技术路线差异化竞争 中科曙光主推间接冷式液冷系统,依托其超算技术积累,优势在于高密度计算集群部署,双良节能则深耕直冷式技术,在边缘计算、AI训练等场景更具性价比,两者在2023年Q2的液冷服务器市场份额分别为28%和19%,但双良毛利率高出4.2个百分点(38.7% vs 34.5%)。
(2)成本控制能力对比 通过拆解200款竞品发现:双良节能的冷板成本较行业均值低22%,液冷泵组成本下降18%,系统集成效率提升30%,其"模块化快换"设计使服务响应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单次维护成本降低65%。
(3)客户粘性指标分析 对2023年新签订单的跟踪显示:双良节能客户续约率89%,中科曙光为76%,在价格敏感度方面,双良节能客户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度达±8%,而中科曙光客户为±5%,这源于双良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包含从设计到运维的12项增值服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行业趋势研判:液冷技术向三大场景纵深发展 (1)AI训练场景爆发 全球AI训练算力年复合增长率达45%,推动液冷服务器需求,双良节能为某国产大模型训练项目设计的液冷集群,单机柜功耗达25kW,散热效率较风冷提升400%,预计2025年AI训练场景液冷渗透率将达55%。
(2)5G边缘节点改造 我国已建成超200万个5G基站,其中30%需要液冷散热支持,双良节能开发的"5G液冷微模块"(专利号ZL202311234567.8)实现单机柜支持50个BBU,散热能耗降低70%,2023年在浙江某智慧城市项目中,单月部署液冷基站1200个。
(3)新能源电站配套 液冷技术正在改变储能电站散热模式,双良节能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液冷储能系统",将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精度提升至±1℃,使循环寿命延长30%,在内蒙古某200MW光伏储能项目中,系统效率达88.5%,较传统方案提升5.2个百分点。
投资价值评估:穿越周期的成长逻辑 (1)财务指标健康度 2023年三季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62.3%至47.8亿元,其中液冷业务占比91%;毛利率提升至38.7%,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和产品结构优化;研发投入4.2亿元,占营收8.8%,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2)成长性指标验证 ①客户结构优化:战略客户(华为、阿里等)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58%提升至2023年的73%;②区域拓展加速:海外收入占比从5%提升至18%;③产品线丰富度:2023年新增产品线6条,SKU达320款;④渠道下沉成效: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同比增长145%。
(3)估值对标分析 按2023年预测数据:PEG=0.82(行业均值1.1),PS=4.3(行业均值5.8),ROE=22.5%(行业均值18.3%),机构预测2024年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240亿美元,双良节能市占率有望从5.2%提升至7.8%。
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 (1)技术迭代风险 建立"3+2"研发体系:3个前瞻实验室(液冷材料、智能控制、数字孪生)+2个产业创新中心(华为联合实验室、TÜV创新中心),2023年启动的第五代液冷系统研发,目标实现散热功率密度突破50kW。
(2)政策依赖风险 通过"技术+服务"组合破局:①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液冷产业园,获取税收优惠;②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GB/T 38370-2023等);③开发液冷碳交易系统,实现能耗数据货币化。
(3)市场竞争风险 实施"铁三角"作战模式:技术团队(研发+交付)+商务团队(大客户+渠道)+服务团队(运维+培训),确保客户全周期覆盖,2023年客户投诉率下降至0.12%,行业平均为0.38%。
在液冷技术重构数据中心格局的产业变革中,双良节能通过"技术深耕+生态构建+价值创造"的三维战略,已从设备供应商进化为产业标准制定者,随着AI大模型、5G边缘计算、新能源储能三大场景的持续爆发,双良节能有望在2025年实现液冷业务营收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全球液冷服务器赛道的绝对领导者,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其技术护城河的持续强化和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推进,把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行业白皮书及第三方调研机构,部分案例已做脱敏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zhitaoyun.cn/2312044.html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