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经历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其实并不新鲜。出门打车时,算法会为人们规划出距离最短、用时最少的行程路径;点外卖时,算法会把近期常吃的餐厅优先排序;打开音乐软件,算法按照个人喜好生成的个性化“每日歌单”出现在页面最显眼的位置……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片段,反复佐证着一个事实:算法正以一种看似温和友好的方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参与者。
除了担任HR和“裁员官”以外,算法“监工”已偷偷将打工人是否上班“摸鱼”记录在案。早在2015年,亚马逊就针对其仓储管理开发了一套效率检测和评估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员工的工作情况。如果发现有人取货时间过长或不在休息时间内违规休息,系统就会自动给其打上“效率低下”的标签,并予以相应的警告和处罚。
Grab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为东南亚地区8个国家近2亿人提供网约车和送餐服务的平台公司。Grab集团执行董事林友幸此前关注到,在并未对算法进行相关数据“投喂”的情况下,算法会尽量少地为学生乘客匹配网约车订单,因为它认为学生“没有钱”。“这是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我们希望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平等地享受我们的服务。”林友幸说。
伦理是算法治理的高频词。职场算法伦理,应聚焦于是否对员工的人格尊严、个体权益造成侵害。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时,来自算法的监管也同时开始,这是否会让人产生时刻处于“数字监牢”“数字囚徒”的紧张和焦虑?这种体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人格上的伤害,其导致的负面情绪堆积必然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520.61MB
查看628.11MB
查看2.4MB
查看179.51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170晏聪欣o
中国股票大利好! 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发生重大转变
2025/08/26 推荐
3978舒纯叶129
广西特变电工防城港240万氧化铝项目建设进度,提前投产?假的
2025/08/25 推荐
466云菡苑wc
定制化 DDR4 解决方案,破解EDA...
2025/08/24 不推荐